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

該去哪裡呢?

2014.12.18

每次看到World team的臉書專頁的更新訊息,心裡都會有一個感動:不如去應徵個工作,當個宣教士吧!就我目前的神學觀念,將來在天上的獎賞不會因為一個人是不是宣教士、神學院教授,就會很大;是一般般的信徒就小一點。都是根據主人遠行前,給不同的僕人、不同的資本而定。拿到五千塊的,就做五千塊的事;拿到150塊的,就該做150塊的投資。事工大或小或根本沒有,在神面前都不是決定性的因素--沒有誰能用事工的成績去跟神「交換」義人之身份--關鍵在於:有沒有盡自己的責任?


嗯,應該是可以這樣講吧!至少目前對馬太二十五章的故事我是這樣想,而且最近一直在想這個故事。這是在讀賴建國老師的書-「五經導論」的反思:有的基督徒如神學院老師,學識涵養豐富;有的基督徒如一些公司老闆,他們對於信仰、聖經的解釋大多是來自人生的歷練。各種信仰的習慣的基督徒,救恩是因為信神,不是因為行為。那麼,像賴建國老師這樣在神學上的進深,一定是出自神的託付,而非是出於興趣吧?

當然一定是先有興趣,讀神學才越讀越起勁。可是若是讀了沒有用的一天,例如說不是為了將來牧養的工作、現在的事工「可能」用到但一直沒看見果效等等,那真的還要堅持下去嗎?我猜各教會、那麼多小組長,在帶領小組方面不見得在解釋經文上,有下特別特別深的功夫,一般來說,有本教會在用的小組教材,再根據小組長屬靈方面的經驗,應該就很夠用了。小組長可能花更多的精力在「關懷」組員。

所以我正在反問自己:「你在做什麼?」因為,既非神學生,又沒有清楚的全職服事的呼召,那些神學知識平時的教會生活也用不到......難道我只是為了興趣嗎?

話說回來,就算單純是因為興趣而研經,也很好啦!只是照這個慢吞吞的水磨功夫在研經,真的把聖經66卷書做完一份研經報告,都不知道多久以後的事了。今年開始的「路加福音」研經也只到了第九章,第九章也還沒結束。所以說,如果擺明了自己就是個宣教士,那至少很清楚使命是什麼...不是嗎?還可以一圓出國生活的夢想、信心生活的實踐,一旦回國,跟那些當初怎麼帶就是不火熱的青少年們一分享,哇,那效果應不可同日而語吧?!

畢竟到時我所講的是行道的經過,而不只是坐在書桌前想像出來的。

不過問題繞來繞去,還是回到一個主軸上:神給我的「五千塊」是什麼?因為這是指「恩賜」而言。我可以去做這個做那個,可以擴張自己的境界,可以向朋友分享很多很酷的經驗(而非我又讀了什麼書、哪一節經文原來是這個意思啊,諸如此類的書呆子表現)。不禁想起「雅比斯的禱告」:「雅比斯求告以色列的神說:『甚願你賜福與我,擴張我的境界,常與我同在,保佑我不遭患難,不受艱苦;神就應允他所求的。』

大多的解釋都是很正面的,並且鼓勵信徒要學習雅比斯這樣禱告。但今年在神學院聽到胡偉騏老師對這段禱告的解釋,著實讓我嚇了一跳。他說:「雅比斯的禱告很自私,他並非為了神的國度求神使用他,賜能力給他;他只是不想再過苦日子了。」換言之,這樣的禱告出發點在於自己,而非神;也不是不能學這樣的禱告,但那就跟五旬節的故事一樣,這並非「神的應許」。我們不能期盼每次聖徒擠在房間裡禱告,聖靈都會如風吹來,並且大家都聖靈充滿,額上出現火焰舌頭。

我是在講,我可以求神擴張我的境界,做一大堆值得寫書去賣的事情,可以被按好幾個讚,可是不見得是神想要我做的。唉,一樣無力。不過我想,持續為這些年輕人禱告,再多五個年輕人進到教會成為基督徒,進而成立初信造就和查經班,還是OK的吧?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